商铺名称:广州中海达定位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徐(小姐)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lyg1757@126.com
联系地址:广州番禺大道北555号
邮编:5114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汽配名企网上看到的,谢谢!
本公司专业做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安全监测项目,自主研发多个监测设备,来电请咨询13422076033。
通过边坡崩塌、泥石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开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建立地质灾害专业预警体系;建立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体系;结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机app巡检),建立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及时掌握灾害隐患点变形规律,预报灾害稳定情况,为防灾减灾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了相应预案,通过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程建设,有效优化监测区域安全屏障,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实现对崩塌、泥石流体重要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包括山体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内部位移、GPS沉降、土压力以及滑坡、崩塌体视频等,实时掌握滑坡、崩塌体整体运行的安全状态。
2、直观显示各项监测、监控信息数据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当前状态,为崩塌、泥石流区域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简单、明了、直观、有效的信息参考。
3、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如特大暴雨、泥石流、崩塌体土壤含水率超过预警值、滑坡、崩塌体内部变形异常、滑坡、崩塌体沉降位移或位移变化速率超过预警值等),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包括声音报警、系统动画闪烁警报、监控大屏幕警报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手机短信/邮件分级发布等)。
4、有万维网接入时能实现滑坡、崩塌安全监测系统的远程登录、远程访问、远程管理、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
5、多级管理平台工作模式,可方便实现崩塌、泥石流安全监测信息在辖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社区安全管理部门甚至社区居民等多级管理与信息共享。
监测网点布设
1)基准点应设置在远离致灾地质体的稳定地区,并构成基准网。监测网型应根据致灾地质体的范围、规模、地形地貌、地质因素、通视条件及施测要求选择,可布设为十字型、方格型、放射型。
2)致灾地质体的监测网可分为高程网和平面网或三维立体监测网,应满足变形方位、变形量、变形速度、时空动态及发展趋势的监测要求。
3)监测剖面应以绝对位移监测为主,应能控制滑坡、崩塌、危岩主要变形方向,并与勘探剖面重合或平行,宜利用勘探工程的钻孔、平洞、探井布设。当变形具有多个方向时,每一个方向均应有监测剖面控制。
4)对地表变形地段应布设监测点。对变形强烈地段和当变形加剧时应调整和增设监测点。
5)在泥石流区若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应按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的监测要求布置监测工作。泥石流区的监测剖面应与泥石流区主勘探线重合。
6)塌岸监测剖面的布置应垂直于岸坡走向布置。
7)每条监测剖面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已有的钻孔、探井或探洞进行。
监测内容及方法
1)致灾地质体的监测方法应根据致灾地质体所处的通视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监测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变形破坏方式及成灾相关因素,突出监测重点,针对其主要变形破坏特征确定。
2)致灾地质体监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滑坡、崩塌、泥石流监测主要内容为地表变形监测、裂缝监测、地面倾斜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动面位移监测、地下水位、水量、水质监测,必要时可进行水文、雨量监测;
b) 危岩监测主要内容为裂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形方向、变形量以及裂缝中水的动态变化;
c) 泥石流监测主要内容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流量、顶面高程、泥位,对粘性泥石流监测尚应有泥面裂缝监测,必要时可进行水文、雨量监测;
d) 塌岸监测主要内容为塌岸高度、宽度及长度,岩土体位移变化,地表水及地下水水量、流速、水位、水质变化。
监测周期及精度
1) 对致灾地质体变形监测及地下水动态监测周期的常规监测宜为5d~15d,雨季或变形速率加大或出现异常变化时,应缩短观测周期,直至旁站监测。
2) 监测网数据观测、预处理、平差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规定。
3)观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变形观测误差应小于实际变形值的1/10,且不应大于2mm;
b) 裂缝宽度观测误差不应大于0.5mm;
c) 泥石流的泥位监测误差不应大于0.2m。
系统建设包含现场勘察、数值计算和建模分析、阈值确定、现场监测及分析预警几个部分。具体实施按照如下过程进行:
1、收集滑坡、崩塌、泥石流历史灾情及相关降雨数据,通过现场勘查获得各滑坡、崩塌的现场基础数据;
2、建立滑坡、崩塌、泥石流监测预警模型,分析确定滑坡、崩塌监测阈值;
3、确定监测项目,布设方案,监测仪器以及监测周期;
4、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根据监测数据和监测阈值对滑坡、崩塌、泥石流进行监测预警;同时,根据监测数据的累积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监测阈值进行修正。
监测平台系统设计,考虑到如下因素:
1、监测系统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需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同时还要兼顾投资经济性。
2、监测系统需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特点,合理设置监测相关项目,科学布置监测断面和点位,既要保证监测点的代表性,又要体现其特殊性,系统要能有效、准确地反映滑坡、崩塌体的运行状态。
3、监测系统要有能及时发现异常迹象的能力,需配置有效的分析处理软件,及时把握不利的发展变化趋势。
4、监测系统要有预警发布能力,能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实时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