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名称:东莞市华韵塑胶原料有限公司
联系人:郭琳(小姐)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934235608@qq.com
联系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奥园塑金国际16栋110室
邮编:523639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汽配名企网上看到的,谢谢!
耐高温PC/ABS德国拜耳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65XF 良好的流动.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5XF ROHS合规.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8 GF10 玻璃纤维增强1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8 GF20 玻璃纤维增强2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8 GF-20 玻璃纤维增强2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8 GF-30 玻璃纤维增强3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8-2N 玻璃纤维增强1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88-4N 玻璃纤维增强2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90 HT 良好的流动性.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90 MF20 矿物填料2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90 MF-20 矿物填料20%.
徳国拜耳PC+ABS Bayblend T95 MF 矿物填料9.0%
车内空气污染源总结
通过以上几点可知,车内空气污染远远不止公众熟悉的甲醛,还有各种苯系物、碳氢化合物等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的多种物质。为此,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任重而道远。
有机物 无机物
苯
甲苯
二甲苯
乙苯
甲醛
乙醛
丙酮
苯乙烯
苯并(a)芘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
卤代烃
铅化物
颗粒物
微生物
世界各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概述
目前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主要检测有机物的浓度,世界其他各国对于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不一,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都以保护消费者为标准。详见下表
国家 要求 备注
美国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
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德国
(1)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2)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比如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3。(3)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德国鼓励使用天窗。德国汽车非常重视车内空气净化器的配备,使用蜂窝回流式的空气净化器效果更明显。
日本
日本机动车协会(JAMA)2005年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也发布了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在40°C的状态下测量甲醛排放,然后开启空调,控制目标是25°C,在该状态下测量VOCs排放。
日本汽车厂商开发了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在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
韩国
2007年6月5日,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
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
俄罗斯
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
对驾驶室中的CONONO2C3H4O的最高浓度分别作出限制,以控制车内空气的污染。
澳大利亚
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中国
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推荐标准。这项标准中,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这8种物质的浓度要求。它适用于新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
此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国外标准,但不及欧盟、北美等地区严格。
行动:部分企业自主提高车内空气质量
虽然我国还没有像美国、德国那样,从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零部件方面这么细致的控制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但是如知名汽车厂商沃尔沃、材料厂商锦湖日丽等,已经从开始按照欧美标准来从源头实现控制车内空气质量。
比如沃尔沃汽车,推出的S60L,首先是水溶性隔音材料,从而彻底避免了传统沥青隔音材料的有害气体污染。其次是IAQS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可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并控制空调进气量。以及环保内饰材料的选择,实现了车内“北欧般的空气”。
有着中韩合资背景的材料厂商锦湖日丽,也推出了低VOC低散发的汽车环保内饰材料,从材料配方开始严格控制有机物的散发,并辅以真空包装,大幅提高了材料的环保性能,已应用在主流汽车车型上。
有远见的主机厂和材料厂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为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而努力,同时也是赢得消费者认同的一剂良药。为此,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和材料厂商已经跟进,相信在不久,也就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实施的那一天,新出厂的汽车将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