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名称:雅谷(深圳)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联系人:蕾蕾(小姐)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2881391787@qq.com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汽配名企网上看到的,谢谢!
南京市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申报面向文化建设重大需求,把握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2025年, 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 实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力争建成10家左右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 家左右拥有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培育300家左右创新能力较强的省级文化科技重点企业,使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京市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申报措施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
指导和推动全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各设区市建立本地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强化文化、科技、经济等部门协同,加强上下联动。地方有关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出台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政策措 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制定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新举措。
(二)强化政策引导
省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省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省电影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科技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加大对文化科技类优秀项目的支持力度。用好省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紫金文化产业基金,鼓励领军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投资类基金。充分发挥“苏科贷”“苏科投”等科技金融产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文化科技企业的投融资支持。支持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采取PPP模式,将符合条件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项目纳入省PPP项目库,并优先选取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
(三)加快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
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决策咨询机制,依托长江产经研究院、紫金文创研究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省级智库平台,研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现状、趋势,加大文化和科技融合项目立项支持力度。加大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研发等高端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纳入省各类重点人才培养扶持计划。全省“五个一批”人才、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等重点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向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倾斜。鼓励文化科技企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重点加快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培养。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对国家和省出台的扶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相关政策的梳理与解读,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文化企业政策知晓度。加强对文化科技创新领域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的宣传,形成有利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以上为南京市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申报措施要求及目标,南京市政策咨询:18755150022(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