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分布主要集中在辽宁、四川、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福建、江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铁矿石作为生产钢铁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其价格变化对于钢材价格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铁矿石消费大国。
《2014-2018年全球铁矿石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显示,200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为9239.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2.04%。到200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突破1亿吨,达到1.11亿吨,同比增长20.67%。此后几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一直居高不下,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直至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增长势头有所放缓,较2009年略有下降,结束了自2000年来一直高速上升的势头,之后缓步上升。2012年我国全年进口铁矿石7.44亿吨,创下新高,同比增长8.4%。
中国的铁矿石产量不断增长,2008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78481.64万吨,同比增长12.43%,这其中并没有包括一些小矿山的产量。按30%的原矿品位折算成品矿(62.5%),则2008年矿产量可折算成品矿达到37671.187万吨。
被称为“全球吸铁石”的中国,目前是世界铁矿石市场最大买主。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钢铁企业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因此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连年递增,进口量占需求量的比重亦逐步提高。1999年,进口铁矿石占总量需求的28%左右;200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达到44414万吨,同比增长15.8%,占比总需求量达到58.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铁矿石的采购来自18个国家,其中8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由于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这导致了国外铁矿石巨头利用垄断资源提高价格使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中国对澳、巴两国的矿石进口比重有所减少,而从印度进口矿的比重有所增加。
从需求来看,铁矿石是生产生铁的主要原材料,中国生铁产量也一直处于大幅增长中。2005年是中国生铁产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产量达到32731万吨,同比增长30.9%。2006年,生铁产量增幅稍有回落,全年产量增长24%至40540万吨,2007年生铁产量增幅进一步放缓,同比增幅15.17%至46692万吨。2008年,中国生铁产量为47115.6万吨,同比微增0.9%。按1吨生铁需1.6吨成品矿计算,2005年成品矿需求量为52369.7万吨,2006年需求量为64864.08万吨,2007年为74707万吨,2008年需求量为75385万吨。
仅以上述统计产量加进口量计国内矿石供应量,就前几年情况来看,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存在供应缺口。但到2007年以来,供应缺口逐渐减小,主要是因为供应的增长和需求的放缓。2008年中国铁矿石供应量为82084.2万吨,而需求量仅为75385万吨,过剩量达到6699.2万吨。由于我们上面所述的铁矿石产量数据中并未统计小矿山的产量,如果考虑小矿山的产量,则2007年中国铁矿石供应即已出现过剩。我们以2007年小矿山年产1亿吨的生产能力计,小矿山原矿品位以25%计,折合成品矿约4000万吨,则2007年中国铁矿石供应量将达到75845.5万吨,而同年铁矿石需求量约为74707万吨,因此全年过剩量达到1138.5万吨。若按07年产能计,2008年铁矿石过剩量将达到10699.2万吨。实际上,除2008年1月外,2-11月仅有统计的大中型矿山成品矿供应量均已超过各月的矿石需求量。进口的过快不仅导致国际铁矿石价格飞涨,同时供应的过剩也导致国内铁矿石价格不断下跌。
由于铁矿石供应过剩,进口过多,导致港口铁矿石积压较多,2008年8月份全国铁矿石库存量达到7446万吨的高位。随后几个月,由于铁矿石进口量和产量的回落,致使库存有所消耗,库存量逐渐回落。但是2008年底的库存量仍比2007年底增长了28%,库存量的增加凸显了供应的过剩。
铁矿石需求的放缓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
美国次贷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影响了消费和投资增长,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对钢铁的需求量减少;二、能源等价格高企,全球通胀压力加大,通胀推升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一些企业只能以减少生产来应对;同时,央行之前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加大了许多企业的资金压力,迫使其减少生产;三、随着国家节能降耗等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的
焦炭产量持续回落,同时焦炭价格的大幅上扬也制约了钢铁生产,间接地抑制了铁矿石的需求;四、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扬,迫使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
废钢,替代了铁矿石的需求;五、由于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国家出台的相关维稳措施也制约了铁矿石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