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基本要求
(变风量末端装置基本要求):
(1)接受系统控制器指令,根据室温高低,自动调节一次送风风量;
(2)当室内负荷增大时,能自动维持房间送风量不超过设计最大送风量;当房间空调负荷减少时,能保持最小送风量,以满足最小新风量和气流组织要求;
(3)当所服务的房间不使用时,可以完全关闭末端装置的一次风风阀。
变风量空凋系统运行成功与否,取决于空调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性能优劣以及控制系统的整定和调试。其中合理的系统设计是基础,末端装置的性能优劣是关键。要使变风量系统设计合理,首先应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及使用特点,正确选用末端装置。
VAV末端装置
(VAV末端装置的一些特点):
(1)接受系统控制器或室温传感器的指令,根据室温高低,调节一次风送风量
(2)当室内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能自动维持房间风量不超过设计最大风量,并能控制最小房间送风量,以满足最小新风量和气流组织的要求
(3)必要时可以完全关闭一次风风阀
带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的VAV
(带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空调系统(VAV)的特点):
(1)能进行分区温度控制
(2)设备容量小,运行能耗低
(3)房间分隔灵活
(4)维修工作量少
2基本结构
(1)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是最基本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它通过改变空气流通截面积达到调节送风量的目的,它是一种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其他类型如风机动力型、双风道型等都是在节流型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起来的。
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室温偏差,接受室温控制器的指令,调节送人房间的一次风送风量。当系统中其他末端装置在进行风量调节导致风管内静压变化时,它应具有稳定风量的功能。末端装置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不应对室内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① 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基本结构
常用的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主要由箱体、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室温传感器、电动调节风阀等部件组成。
箱体通常由0.7~1.0mm厚镀锌钢板制成,内贴经特殊处理过的离心玻璃棉或其他保温吸声材料。人口处设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变风量装置的风量。有些末端装置在一次风人口处设置均流板,使空气能比较均匀地流经风速传感器,保证装置的风量检测精度。风量调节风阀的轴伸到箱体侧壁外,与传动机构或执行器相连。电源电路、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设置在箱体外侧的控制箱内。
风速传感器一般由各末端厂家自行研发或委托控制设备生产商配套生产。风速传感器品种繁多,最常见是皮托管式风速传感器、超声波涡旋式风速传感器、螺旋桨风速传感器、热线热膜式风速传感器等。
控制器一般由自动控制设备供应商提供,并在变风量末端装置生产厂进行组装、调试、整定后,与变风量末端装置一起提供给用户。控制器由电源、变送器、逻辑控制电路等部件组成。变风量装置控制器必须配有与微电脑和控制系统相连的接口电路,便于与楼宇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并可在现场进行参数设置。
电动凋节风阀是末端装置对一次风送风量进行调节控制的关键部件。风阀流量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末端装置的控制效果。大多数生产厂采用单片蝶阀,也有的采用多叶对开风阀。多叶对开调节风阀的流量特性及风量调节性能通常优于前者。
② 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两种流派
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问世以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两种流振。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高速变风量末端装置,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低速变风量末端装置。两者都采用平板叶片风阀,不同的是所用的风速传感器。欧美的压力无关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均采用皮托管式风速传感器,而日本的压力无关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无一采用皮托管式风速传感器。
3分类
变风量末端装置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以按下述方法分类:
(1)按改变房间送风方式,可分为单风道型、风机动力型、旁通型、诱导型以及变风量风口等;
(2)按末端装置形状,可分为矩形和圆形;
(3)按补偿系统压力变化的方式,可分为压力相关型和压力无关型;
(4)按驱动执行器的能源划分,可分为气动型和电动型;
(5)按控制方式划分,可分为电气模拟控制、电子模拟控制、直接数字式控制(DDC);
(6)按末端装置送风量的变化来划分,可分为定风量型和变风量型;
(7)按再热方式划分,可分为无再热型、热水再热型、电热再热型。
尽管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形式各种各样,但在我国民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单风道型和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