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托匹OTP电池采用独特的多元合金配方、利用高性能设备并通过严格的温度控制,电池的板栅不仅厚度、重量均匀性好,且耐腐蚀性强、浮充寿命长、自放电率低。进口全自动电脑控制铅粉机以严格的自动控制程序保证铅粉氧化度、颗粒度的均匀性、稳定性,同时更与电池大电流放电特征相适应。作为电池技术核心的铅膏,OTP电池的独特铅膏配方更好地满足了高功率、深循环放电等多种性能需求,适用于浮充等领域。采用高温高湿固化技术、温湿自动控制技术,通过精确的风向及流量设计,OTP电池不仅最大限度保证了极板固化的效果,而且保证了每个点极板的均匀性,电池寿命比常规固化明显提高。采用定量加酸工艺(精度0.1ml),充分保证了电池各单体间及电池间的均匀性。同时电解液的独特配方增强了电池的深循环能力。而采用高质量配料配件组装及出厂前必须经过的多个充放电循环、100%的内阻、开闭合、密合度检测,使得OTP电池更加安全和可靠。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实施进入了密集期。
驱动电机系统重要的基础性标准——2006版的GB/T18488《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2项国家标准完成修订并正式发布,已于2015年9月1日实施;针对电动汽车正常使用中的安全标准——2001版的GB/T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3项系列标准完成修订并正式发布,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针对电动汽车发生碰撞后的安全标准GB/T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完成制定并正式发布,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2005版的GB/T19754《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完成修订并正式发布,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基础通用标准GB/T31466-2015《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完成制定,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
诸多标准的实施,将给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带来新机遇。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居前列
根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消息,我国已经发布电动汽车标准75项,涵盖电动汽车基础通用、整车、关键总成(含电池、电机、电控)、电动附件、基础设施、接口与界面等各领域。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可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发展的需要。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志新博士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加强国内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推动全球电动汽车标准法规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已在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的电动汽车安全(EVS)和电动汽车与环境(EVE)两个工作组中担任副主席,承担着电动商用车和整车防水安全等内容的制定工作。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我国的直流充电方案已和美、日、欧等共同成为国际标准的组成部分,并正在主导《电动汽车换电站》系列国际标准的起草。此外,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发布了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充换电站等30多项标准,直接带动了相关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相比传统汽车标准,我国在电动汽车标准上并不落后,已基本处于国际前列。
电动汽车领域全覆盖
在已发布的电动汽车相关标准中,既包括诸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共3个部分)》、《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电动汽车术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等基础通用标准,也包括《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等整车-纯电动汽车标准,以及《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车用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等关键总成-车载储能系统标准,同时还有整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总成-驱动系统、关键总成-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总成-电子控制系统、基础设施、接口与界面等多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