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电子 >> 电池 >>台达蓄电池DCF126-12/200S标准尺寸
台达蓄电池DCF126-12/200S标准尺寸放大图片

产品价格:154   元(人民币)
上架日期:2015年7月13日
产地:上海
发货地:北京  (发货期:当天内发货)
供应数量:不限
最少起订:1只
浏览量:14
  暂无相关下载
其他资料下载:

         
蓄电池厂家直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详细说明  
品牌:台达蓄电池产地:上海
价格:154人民币/只规格:DCF126-12/200S

简要说明:台达蓄电池牌的台达蓄电池DCF126-12/200S标准尺寸产品:估价:154,规格:DCF126-12/200S,产品系列编号:031

详细介绍:

  

台达蓄电池DCF126-12/200S标准尺寸


1、确认使用条件符合厂家的规格要求。

2、初次使用或长期放置后使用一定要充电。
3、UPS用的电池是用于浮充使用,如果频繁使用蓄电池(类似循环使用),将严重影响蓄电池的涓流寿命。
4、定期进行蓄电池检查。
5、如发现电槽变形及漏液等现象,请不要使用,应以更换。
6、端子处如果连线不紧,有引发火灾的危险性。
7、建议如无断电情况可3~6月做一次放电,如发现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或放电特性等有异常时,请更换此蓄电池。 山特ups电源APC ups电源艾默生ups电源梅兰日兰ups电源山顿ups电源德国阳光蓄电池汤浅蓄电池松下蓄电池冠军蓄电池大力神蓄电池艾博特蓄电池APC蓄电池CSB蓄电池GNB蓄电池OTP蓄电池BB蓄电池 山特蓄电池博尔特蓄电池圣阳蓄电池给力蓄电池太阳蓄电池直流屏蓄电池UPS电源蓄电池船舶蓄电池 
经近几年公司的发展、客户的支持,北京设定分公司,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实惠的产品与技术服务。

台达蓄电池行业信息1
太阳电力计划重组业务降低费用和提升效率 加州圣何塞, /美通社-PR Newswire/ -- 太阳电力公司(SunPower Corp.,NASDAQ: SPWR)2012年10月16日公布了重组菲律宾生产业务和削减员工数量的重组计划。
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太阳电力将暂停 Fab 2 电池工厂内12条生产线中6条生产线的运营,并将暂停20%的菲律宾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务,从而大幅减少库存,降低运营费用和提升效率。因此,今年第四季度的产能总利用率约为60%。此外,太阳电力还将减少约900名员工,这些员工将主要来自于菲律宾。
太阳电力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汤姆-维尔纳 (Tom Werner) 表示:“产业环境依然充满挑战,要做出减少工作岗位的决定并不容易,我们必须要为在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开展有力竞争做出审慎的决定。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减少费用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工作。借助于这项积极的重组计划,太阳电力会做好成为太阳能市场中领先企业的准备,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和产品、在多个终端市场的强大下游业务以及开拓新市场的能力。”
太阳电力继续在削减费用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并且依然致力于到2012年底实现其每瓦成本目标——在调整效率的基础上让其成本最低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每瓦成本低于0.75美元。该公司先前公布的2012会计年度盈余预测值依然保持不变。2012年11月1日,太阳电力将召开2012年第三季度盈余电话会议,届时将提供关于战略计划的更多细节。
太阳电力预计重组费用总额将为1000万至1700万美元,包括遣散费、租赁和相关终止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大部分费用将在2012年第四季度产生。该公司预计将超过90%的上述费用将用现金支付。
行业信息2
[关注新能源:光伏产业切勿“暴生暴滥”(二) 我国光伏产业已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严重问题 
1、我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渐趋完整,技术能力迅速提高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球排名前30位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中,中国已占了10家。 
我国光伏产业早期发展的突出特征是“两头在外”:关键材料多晶硅来自国外、产品销往国外。前者是因为国内缺乏技术能力,后者是因为国内难以承受光伏发电的高成本。发展模式是先从封装组件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低端做起,然后快速向多晶硅生产等产业高端环节升级。这种发展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在发展初期缺乏核心技术并只能依靠进口多晶硅材料的情况下,为快速抢占国际市场,国内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光伏企业充分利用本土低成本制造优势,通过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得资金支持,先从产业下游的组件封装和电池干起,很快就占领了全球电池生产和组件封装市场。2008年中国光伏电池产能达3GW,产量达2.3GW,封装能力达5GW,光伏组件产量达3GW。近年来当国内多晶硅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的时候,一些已有一定产业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国内企业,从2006年起开始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目前国内已有近50家企业投资多晶硅生产,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4500吨,产能达到2万吨,在建产能估计已超过4万吨,中国多晶硅只能依靠进口的局面很快就会改变(见表2)。 


 
国内巨大产能扩张的背后也涌动着一轮新的技术变革。目前国内一些公司在利用物理法(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多晶硅生产法)获取高纯度硅的技术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可用物理法提纯出6—9个“9”(99.9999999%)的多晶硅,转换效率达到14%,而投资成本只是西门子法的1/10。这些新的技术如得到广泛采用,国内多晶硅的成本和能耗等都会有几何级的降低,会对全球已有光伏产业格局产生颠覆的影响。 
中国由于光伏产业规模大、制造成本低,产业竞争更为激烈,在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方面很可能走在全球前列。2009年3月,中国敦煌10MW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中,所有投标都低于2元/KWh,最低标0.69元/KWh,次低标1.09元/KWh,这说明中国光伏企业已具有相当的价格承受能力。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现在各方面普遍担心光伏产业是否会重蹈其他新兴产业覆辙,发展快也乱得快。我国很多新兴产业发展常常经历的一个怪圈是,当该产业出现重大发展机会的时候,各种资本会大举进入该产业;在没有自主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企业就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在国内迅速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往往在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外经过多年才能实现的产能。这种“一哄而上”的结果很容易迅速导致国内甚至全球的产能过剩。而面对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很多企业又偏好于采取以规模化获取低成本和超低价格的竞争战略全力打压竞争对手,整个行业很快陷入恶性竞争。低水平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结果是严重削弱了企业和行业的研发投资,使整个行业长期停留在低水平,新产业很快被做“滥”了。需要警惕的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这样苗头,如不及时进行政策引导和调整,其也难逃“暴生暴滥”的命运。到那时,受损害的不仅是一大批光伏制造企业,还会影响到我国整个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使我们失去利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尽快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前列的难得机遇。 
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盲目扩充产能、低价恶性竞争、污染控制不严格、大部分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投资过于盲目。自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领域的投资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该领域的投资不但没有减弱,反而逆市而上。据不完全统计,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国内已有14个省市提出将光伏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投资速度快、力度大,说明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有发展的强烈积极性。光伏领域的投资为何会增长如此之快?原因之一是投资界和产业界对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抱有极为乐观的态度,带有赌国内光伏应用必定会有爆炸式增长的意图。原因之二是光伏产业的高利润率。就多晶硅环节,2008年的利润高达45%,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还保持在30%以上,现在出现亏损的多是组件封装和电池生产企业。第三个原因是基于地方发展经济追求GDP的强烈驱动。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产业链长、产值大、投资回收期短的产业,上一个产能1000吨的多晶硅项目,至少会拉动当地投资10—13亿元,可以在2—3年内投产,投产后每年可形成6—8亿元的产值,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发展光伏产业对一些地方政府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地方政府追求大项目、企业追求高利润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对光伏的投资已经越来越偏离市场的理性轨道,带有了很大的盲目性。国内目前多晶硅的产能已由2006年的3300吨猛增至2008年的2万吨,增长了5倍多,有的一家企业就可形成4000吨的产能,然而2008年全球的多晶硅需求只有4.52万吨。国内光伏组件和电池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在国外市场因为金融危机迅速萎缩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更多地寄希望国内市场能尽快启动,提出光伏领域也要政府“救市”。 
恶性竞争严重。一哄而上和各自为政的结果就是产能迅速过剩和恶性竞争。目前光伏产业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低附加值再加上恶性竞争,使得这些环节的利润迅速减少,在高端多晶硅环节利润率仍有30%的情况下,光伏组件企业的利润不足10%,而且还在持续走低,惨烈的价格战不断升级。前几年,由于国内企业各自为政,在进口多晶硅时相互抬价,使国际多晶硅的价格由2005年50美元/kg陡升至2008年的410美元/kg。如表3中行业调查的数据,在国内多晶硅成本2.04美元/W时国外仅1.08美元/W,几乎高一倍,让国外多晶硅企业坐收利润,国内企业却不得不承担了过多的成本,靠低成本制造才维持了组件的竞争力。这两年国内众多企业又都争着上多晶硅项目,产能已呈现出过剩,光伏组件企业间相互残杀的局面很可能会在多晶硅领域再演。 





台达德国公司(位于德国BRILON),作为一家专业的蓄电池生产公司,已经生产电池及相关配件达80年了。在全球我们提供了数以千计的蓄电池种类和具有专利技术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TUV认证机构认证下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根据德国工业标准DIN,采用先进的工艺进行生产,我们的产品几乎能够达到世界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们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确保,我们的服务会在没有随即变化的条件下得到执行。我们有众多的电池种类。此外,我们在汽车和叉车领域也供应蓄电池。我们能够所有种类的铅酸蓄电池和VRLA(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以及镍镉蓄电池,相应的充电设备和全部的UPS和逆变器设备。我们同时向我们的客户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以实现我们客户的价值。 
 
我们有许多重要的客户与我们保持的长期商务联系,譬如MecedesBenz,西门子,林德,ABB,Adtranz,Hyster并且我们仍然尽最大的努力扩大我们的范围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客户,特别是在中国。此外,在我们的客户参考目录中,我们会想提及台达被授予了整个订单为连云港核电站供货,包括UPS,充电的设备,电池,变换器的备用电源提供系统。 
 
台达的名称在世界各地代表一流的质量,全球15个子公司和更多的代表机构的广泛布置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可以轻易地获得。面临全球化,当客户需要知道确切的规格时,我们的客户有可能在任何时候询问台达的技术。 
 
台达武汉有限公司位于武汉,这个亚太地区冉冉而起的经济巨龙的龙头,台达电源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是一个主要的蓄电池产品和技术服务供应商。 
 
作为台达德国公司的子公司,台达武汉继承了台达德国的许多优良品质,诸如产品的高质量,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技术服务和咨询,对客户询问的快速响应,以及专门针对客户的技术方案制作。 
 
1998年以“台达工业蓄电池(武汉)有限公司”为名称注册,拥有更大的和更宽敞的工厂车间。而这些都是由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客户群的扩展。 
 
随着众多大型项目的参与,诸如三峡工程、上海和广州地铁项目、连云港田湾核电站、CARR(中国先进反应堆)项目、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项目,以及进行中的无数的投标项目,通过与这些重要客户的积极合作,台达已经将它的业务范围扩展到除西藏之外的所有地区。 
 
基于客户群的增大,台达武汉已经成长得比以前更大更强。从一个小小的台达德国的产品销售公司,成长为一个能够进行装配、测试、采购及监督、与伙伴合作、安装及调试、特殊客户服务,及其他更为复杂的任务的公司。

该公司其他信息
最新供求信息 企业产品推荐

暂无产品
  在线询盘/留言 请仔细填写准确及时的联系到你!  
您的姓名:
* 预计需求数量: *
联系手机:
*  移动电话或传真:
电子邮件:
* 所在单位:
咨询内容:
*
           您要求厂家给您提供:
  • 规格,型号
  • 价格及付款条件
  • 产品目录
  • 最低订货量
  • 运送资料
  • 提供样本
  • 库存情况
  • 包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