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之后微软又向IBM的机器提供操作系统。微软之后购买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通过IBM向市场发售,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MS-DOS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PC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在技术上并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两项无法超越的优点:它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价格更低廉。微软的成功也是个人电脑发展的序幕。
微软开发过多种软件产品,包括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以及解译器、互联网客户程序,例如网页浏览器和电邮客户端等。
这些产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则不太成功。从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虽然微软的产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匮乏,并且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差,之后的版本却会快速进步,并且广受欢迎。今天,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在其不同的领域主宰市场。
微软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开发中的可重用工程,并且试图将其产品进一步组合,以提供用户一贯的开发环境。
微软也试图将Windows这个著名品牌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用于PDA(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意为“个人数字助理”)的Windows CE(为微软针对个人电脑以外的计算机产品所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而CE缩写的来源则有Customer Embedded,Compact Edition, Consumer Electronics等)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产品,而前不久又开发了Windows Vista.
公众看法
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被广泛认可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软件以取代原先价格高昂的主流UNIX产品。微软也因赚入大笔而受到钦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软被指责故意将其MS-DOS与竞争对手生产的Lotus 1-2-3数据表无法兼容。到90年代,微软是“坏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他们利用在桌上电脑市场上的优势不公平地剥削用户。
最近几年,有人指责微软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怀疑的商业行为。
垄断问题
微软的Windows产品有效地垄断了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几乎所有市场上出售的个人电脑都预装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一些观察家声称,微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令其竞争对手处境窘困:
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愿意承认微软的垄断地位。因为在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只有一家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因此对竞争对手而言,将微软称为垄断者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失败者的境地:这样作等于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够生存、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希望将微软比作垄断企业,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首先,这有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软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公共关系上取胜,以刺激销售。
无论微软是否是垄断企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 在多数微型电脑软件市场,微软是主导企业。
· 这种主导引发很多的不满。
· 这种不满不仅仅只存在于竞争对手中间。
微软垄断地位的滥用
有人批评认为微软试图利用其在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扩大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例如网页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多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份额。正是部分由于这种行为,微软被美国联邦法庭裁定滥用其在美国的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优势。(详情参见微软反垄断案)。
在所有这些指控中,微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由为自己辩护。
也有人批评微软的“包围再扩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软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有些人将这种策略称之为“包围、扩展再毁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欢迎来电咨询
深圳市凯冠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联系人:邢小姐
联系方式:0755-28377534-803/13302430016(微信同号)
QQ:2313063247
邮箱:szkaiguan06@163.com
官网 http://www.szkaiguan.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草堆街30号三鼎电商文创园A栋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