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问题,不仅在中国本土企业存在,在中国的“三资”企业中也存在。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的外资企业所作的调查,其统计数字令人担忧:
1/4的员工不能按月领取工资;
50%的工人被迫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上;
62%的工人一周工作7天;
1/5的人经常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骚扰;
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利润、环境,以人为本。这可以概括为CSR的三条底线。一家成功的公司强调利润,但更重视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SAI亚洲项目主管马英指出,SA8000关注的问题正是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SA8000是一项工作场所的行为标准。其主要目的包括为劳资双方创立双赢局面,提倡进步的管理模式,提高沟通技巧,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它也是一种技术手段,企业可以用它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利于改善劳动条件。所有公司,包括无意申请认证的公司,都可以用该标准来系统性地加强以及评估改善劳动条件的努力。
马英举了个例子,一家全球最大的内衣生产厂在申请 SA8000前,工人对工作有怨气没处发时经常剪坏内衣。申请SA8000认证后,这种现象没有了,员工流失率也在逐渐降低。不少跨国公司在推行 SA8000中得到了益处:保护公司品牌形象,避免公司声誉受损;改善公司守法意识,避免负面的法律诉讼;满足消费者需求,避免消费者抵制而失去市场;关注股东意见,避免股价下跌造成投资减少;避免贸易制裁;提高生产率,优化供应链管理。
“如今SA8000的知名度在中国比在欧美还要高。 ”Alice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一些媒体报道有失准确。”针对媒体报道“今年5月1日前后,欧美等一些国家将开始强制推广 SA8000”,Alice对此做了澄清,“SA8000是一个自愿标准,强制执行的期限属于谣言。没有任何国家的政府说你必须开展SA8000认证,很多跨国公司都鼓励自己的供应商按照SA8000的体系来检查自己的劳动保护、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工作,该改进的改进。但不会有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会这样说,你 5月1日前就要申请,否则我就不跟你做生意。”
马英表示,虽然很多企业对SA8000还很陌生,但不必视为洪水猛兽,SA8000实质还是以劳动法为框架的。SA8000本身不是法律,是一种有限的约束,它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安全与健康等9个领域,但具体条款与劳动法很趋近。“它并不是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只要遵守了中国的劳动法,大多数企业通过SA8000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企业应从长计议
SA8000 认证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国内执行起来有可能被异化,不乏企业为了订单而去被动认证。南方有些企业为了通过这个标准,就造一个工厂来应付检查。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刘鹏认为,SA8000确实给企业增加了一些成本负担。另外,由于标准与劳动法趋同,不少企业感觉认证意义并不是很大。
在Alice眼中,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更注重长远利益,比如中国人重视教育。企业对设备进行投入时,往往不是买一台最便宜的,而是买一台可以带来最大效益的,现在这种长远眼光应该适用于对社会、对人这方面的投入。
针对企业对SA8000认证增加成本的担忧,Alice指出,企业对成本费用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肯定会有成本投入,关键是把握两点:成本是否有必要达到底限要求;考虑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回报。她建议企业要有一种很理性的投入。“你在投入的时候,一定要和你的跨国公司客户进行沟通,如何把这次投入转变成你所需要的合作关系的一个砝码。”
眼光放长远些,从长计议将会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竞争力。SA8000的管理体系和认证都向客户证明,企业将努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权益,得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士气的回报,为符合客户标准提供保障。马英分享了新近在一家工厂做培训时一位管理人员的想法:“SA8000认证可能不会立刻带来新的进展。但是如果你不做,你也必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改善环境,保障员工利益。如果你做得好的话,就能得到更多订单。”
这位管理人员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企业从被动认证到主动迎战的心态,在全球已获得SA8000认证证书的259家企业组织中,中国已有49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SA8000不仅是道德标准,更是商业标准。从优秀到卓越的商业实践表明,企业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更符合长远的商业利益。
SA8000标准的来历
SAI咨询委员会负责起草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由来自11个国家的20个大型商业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会、人权及儿童组织、学术团体、会计师事务所及认证机构组成(咨询委员会名单见附录)。SAI在纽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标准草案,最初名为SA2000,最终定名为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并在1997年10月公开发布。2001年12月12日,经过18个月的公开咨询和深入研究,SAI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
欢迎来电咨询
深圳市凯冠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联系人:邢小姐
联系方式:0755-28377534-803/13302430016(微信同号)
QQ:2313063247
邮箱:szkaiguan06@163.com
官网 http://www.szkaiguan.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草堆街30号三鼎电商文创园A栋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