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知道的风淋室一般都是使用在电子无尘室,或者其他洁净室的厂房入口处,说起身份证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毕竟是人手一张的东西,那它也会使用到风淋室吗?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证中心向市民开放,数十位市民换上防静电的专用工服、帽子, 走进制证车间,近距离观看了居民身份证的制作过程,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民警带着市民,走进居民身份证制作车间,解密一张居民身份证的“诞生”过程。
脚踩进自动鞋套机,“啪”的一声,蓝色塑料鞋套已经蹬在脚下。穿戴好蓝色防静电大褂和防尘帽后,30多位市民在制证车间门外,好奇地向里面张望。可别小看这道特殊的门。一进去,就是一间电梯间模样的“风淋室”,待大家都站稳了,工作人员一按开关,风瞬间从四面八方吹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证件管理大队副大队长余磊介绍,制证车间对环境要求很高,不能有静电,不能掉纤维,“风淋室”的作用是吹掉衣服上的灰尘和散落的头发。
走进车间,两米多高的层压一体机轰鸣着自动运行,技术人员将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镜像打印到二代证制证专用的薄膜上。每8名申领者的信息会打印在前后两张膜上,相当于一张A4纸的大小。前面的膜上印着居民个人信息和彩照,后面的膜上印着签发机关和身份证有效日期等内容。
打印之后,进入惟一一道需要手工制作的工序—预封装。工作人员要在检查人脸颜色和杂质问题后,把前后两张膜固定在一张同等规格的卡上。
预封装好的居民身份证八张一版被送入机器内,经过预热、热压、冷压,再被自动分切开。“机器要加热到136℃,再经过冷却实现卡体和打印膜的热压复合成型。”余磊介绍,“每一次进行平压、切割都需要凑齐一版八个人的证件,要是刚好剩下七个人,就得等到下一批一起放入机器。”
全市签发的居民身份证都出自这样一个12人的车间,通过分拣,再发往19个分局户籍管理科室,最后送到居民手中。高峰期,这里一天能制作6万张二代身份证。
其实风淋室在类似制证中心的使用前面也介绍过,下面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